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24-08-14 浏览次数 :300 次
在纳雍县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,站在山顶,森林、沼泽、湖泊等美景尽收眼底。
微风拂过,一阵绿浪,涌向远方。
在莽莽林海中生长着被誉为植物界的“大熊猫”——珙桐。
据了解,大坪箐湿地公园分布有野生植物物种780种,其中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5科5属5种,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光叶珙桐、云贵水韭、红豆杉3种,湿地公园为我国特有濒危水生蕨类植物云贵水韭的新分布地;Ⅱ级保护植物有十齿花、香果树2种。
纳雍县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
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
毕节,凭生态而立,因生态而兴。
近年来,毕节市林业系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聚焦“绿色发展”工作要求,以“林长制”促“林长治”,通过“六个严禁”强化林业专项执法,不断强化公益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,不断抓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,持续夯实绿色屏障。全力实施林业工程,发展林业产业,推动林业改革,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,林业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。国家先后将毕节列为“生态文明先行区”“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”“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”“全国石漠化防治示范区”“ 全国林业碳汇改革试点市”。
“护绿”有功
在织金县国有桂花林场,每天早上8点半,护林员们准时集结,前往自己的“领地”,开始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。
“29年了,我的职责就是晴天巡山防火情,雨天巡山防山体滑坡和泥石流。”护林员谢秋萍说。
再有两个月谢秋萍就将退休。临近退休的她每天步行巡山干劲十足,手机上显示步数在3万步左右。
“在林场工作了半辈子,有些树是自己亲手栽种的,它们和自己一起成长,要离开岗位了,还有点舍不得。”谢秋萍说。
织金县桂花林场牛王洞森林防火瞭望塔
在桂花林场牛王洞森林防火瞭望塔,27年来,观察员赵祖全每天站在群山环抱的瞭望塔顶,手拿望远镜,环顾四周,瞭望万亩林海。如今,林场经营管理面积达4.45万亩。
守护好这方青绿,需要细心和耐心,加强火源管控,加密巡山护林,严格管好野外违规农事、祭祀等用火。
桂花林场工区长韦玉金说:“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份是森林重点防火期,特别是春节和清明节期间大家每天都是满山转,就怕哪一处没有看好引发灾情。”
在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,生态护林员杨老关和龙忠发佩戴专用标志坚守入口,对进入防火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安全检查。
森林防火安全检查
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,2018年12月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正式建立,面积1072.25公顷。
“山顶上的沼泽湿地是乌江上游的隐形水库和碳库,与大坪箐水库、沟谷及山顶缓丘上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互为补充,持续地为河流供给水源,发挥着强大的蓄水能力和碳汇功能。”纳雍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黎泽超说。
“为加强林草资源监管,全市聘用生态护林员36267名,全面落实管理责任,实现全过程、全方位、全领域保护,确保1384.31万亩天保工程森林安全。”毕节市林业局副局长糜小林说。
“增绿”有方
植树造林让青山不老。
农历兔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,毕节各地同步开展2023年新春义务植树活动。
活动当天,全市同步设置8个县级植树点、252个乡级植树点,共2.75万人参与植树活动。
自2015年以来,市县各级领导干部、基层群众已连续9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义务植树为大地增绿。
仅2022年,毕节市通过实施森林抚育、低产低效林改造、退化林修复等森林质量提升工程,完成营造林75.63万亩,累计实施国家储备林营造林135.56万亩。
在织金县猫场镇贵州美滋堂食品销售有限公司,20余名工人正在熟练地对皂角精进行加工。在这里,每天有不少于1.5吨的皂角籽需要加工。
目前,全县种植皂角52.07万亩,从事皂角加工或销售的企业有90余家,每年加工皂角米1600余吨,年产值3.8亿元。
在织金,从事皂角加工的农户7200余户3万余人,每年带动群众增收1.6亿元。皂角,在为大地增绿的同时成了织金群众增收致富的“摇钱树”。
如今的猫场镇,已成为全国主要的皂角精加工集散地。
每年12月,七星关区柑橘迎来丰收,金黄的果子不仅点缀了青翠的果树林,也富了农民的“钱袋子”。
在清水铺镇橙满园社区,生长周期不同的脐橙、夏橙、血橙、锦橙、红美人、温州蜜橘、椪柑等近10个品种,确保一年四季都能挂果,村民都有果可卖,有钱可赚。
目前,七星关区柑橘种植面积6.1万亩,投产面积4.5万亩。曾经的荒山变“金山”,柑橘园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2022年,毕节市入选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,林业碳票发行走在全省前列,全市森林面积增至2416万亩,获贵州省景观优美森林村寨3个,省级森林乡镇2个、森林村寨4个、森林人家80户;398万亩林下经济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
生态毕节这张名片越来越亮。
“管绿”有力
夏日的桂花林场,树影斑驳,万木峥嵘,绿波翻涌。愈往深处走,森林散发清新气息就愈发浓郁。
织金县国有桂花林场距县城2公里,有着“全国十佳林场”的美誉。
58岁的护林员丁长富每天穿梭于丛林之中,巡林、造林、护林,像呵护孩子一样守护着这片绿色。37载春秋,青丝变白发。
护林员肖忠富1986年参加工作,胡廷刚1996年进入护林队伍,他们肩扛拖把、手持弯刀,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,用双手双脚双眸守卫着每一寸林地。
肖忠富和胡廷刚正在巡林
空气负氧离子监测仪、罗盘仪、测高杆、围尺、油锯,这些是织金林投森林管护队队长张旭东的常规工具。
在林场,张旭东每天带着队友负责清理枯死木,遇见长势不好的树木,张旭东和队友将树桩留锯到1.3米高,然后在“伤口”处涂上油漆,覆上保鲜膜让树木焕发新生。锯下的枯木将被运往林场木材加工厂,实现另类重生。
2022年全市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10769名林长全面开展巡林活动18.8万人次,做到“山有头、林有主”,一山一坡、一园一林专人管理。通过实行林长、河长“一肩挑”,推动信息互通、工作协同、山水同治。
“目前,全市聘请管护人员37159名,其中天保护林员892名,生态护林员36267名,森林管护面积1384.31万亩,实现所有林区管护全覆盖。”毕节市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中心主任张禹说,同时,开展“清风行动”,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。
2019年,毕节获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先进集体称号;2021年,荣获全国林业系统“七五”普法工作先进单位,森林保护与执法工作得到肯定。